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載記類
史評類
史鈔類
器用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于河阳之事而僖公常朝于王所正在春秋书鲁四/卜郊之先乃始恍然悟曰行父之请在此时也以僖)

 (公数从伯讨遂为望国又谨守臣节再朝王所当亦/襄王所心嘉者故攀 伯得
文请隧之后因缘惠公前)
 (朝之请且小变其说曰我不敢求长至之郊以上拟/于天子但期得行祈谷之郊略表异于 (第 37a 页)
    通典通志通考俱作少牢恐相沿之讹
隋制先蚕坛于宫北三里为坛高四尺季春上已皇后
服鞠衣乘重翟率三夫人九嫔内外命妇以一太牢制
币祭先蚕于坛上用一献礼祭讫就桑位于坛南东面
尚功进金钩典制奉筐皇后采三条反钩命妇各依班

采五条九条而止世妇以授蚕母受切桑洒讫还依位
皇后乃还宫(自齐及周隋其典法多/依晋仪亦时有损益)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元年三月癸巳皇后亲蚕
文献通考唐先蚕坛在长安宫北苑中高四尺周回三
十步
太宗贞观九年三月文德皇后率内外命妇有事于先

唐会要高宗永徽三年三月七日制以先蚕为中祀后

不祭则皇帝遣有司享之如先农
 文献通考有司言案周官宗伯后不祭则摄而荐豆
 笾彻明王后之事而宗 伯得
摄行之伏以农桑乃衣
 食万人不宜独阙先蚕之祀无已则皇后遣有司享
 之如先农可也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元年 …… (第 18a 页)
 享先蚕贵妃为亚献昭仪为终献若摄事则尚宫为
 初献尚仪为亚献尚食为终献又周礼大宗伯后不
 祭则摄而荐豆笾彻盖荐彻豆笾王后之事而宗
 得
摄之唐会要云农桑衣食万人不宜独缺先蚕之
 祭皇帝遣有司摄祭可也臣以谓属之命妇未若归
 于有司望诏有司 (第 32b 页)
功德者加命)
(得专征伐于诸侯郑司农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九命作伯(注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 伯)
(得
征五侯九伯者郑司/农云长诸侯为方伯)
典命掌诸臣之五等之命(注五等谓孤以下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也 (第 69a 页)
 (难继焉所谓/顺非而泽也)
春秋隐公三年冬十有二月癸未葬宋穆公
公羊传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注/不)
(及时不及五月也渴喻急/也乙未葬齐孝公是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注慢/薄不)
(能以礼葬也八月/葬蔡宣公是也)过时而日隐之也(注隐痛也痛贤君/不得以时葬丁亥)

(葬齐桓/公是也)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注解缓不能以时/葬夏四月葬卫桓)
(公是/也)当时而不日正也(注六月葬陈/惠公是也)当时而日危不得
葬也
春秋庄公四年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公羊传此复雠也曷为葬之(注据恩怨/不两行)灭其可灭葬其
可葬此其为可葬奈何复雠者非将杀之逐之也以为
虽遇纪侯之殡亦将葬之也(注称齐侯者善葬/伯 姬得
其宜也)
春秋僖公四年夏许男新臣卒八月葬许穆公 (第 4b 页)
 则谓之牧故曲礼曰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郑)

 (司农曰王之/三公亦八命)
九命作伯
 郑康成曰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 伯得
征五侯九
 伯者(○陆氏曰书与周礼伯常称牧盖自内言之则/屈于二伯故称牧大宗伯八命作牧曲礼九州)
 ( (第 14b 页)
 伯诗小雅伯氏吹埙(又第三等爵曰伯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职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九命作伯注上公有功德者加)
(命为二 伯得
征五侯九伯者疏公羊传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伯主之是东西二伯也言九伯九州有十八伯各得九)
 伯故云九 (第 14b 页)
(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于诸侯/郑司农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九命
作伯(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 伯得
征五侯九/伯者郑司农云长诸侯为方伯 春官) 典命
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第 4a 页)
 八命作牧(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于诸侯/郑司农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
九命作伯(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 伯得
征五侯九伯/者郑司农云长诸侯为方伯 春官大宗伯)
  右牧伯之制 王者必立牧方三人使窥远牧众 (第 11b 页)
卫侯之德适可任/州伯也然则伯之贤者亦可进为牧故周礼宗伯八命)
(作牧注云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是 伯得
为/牧也郑必知州牧之下更有二伯者以左传云五侯九)
(伯服杜皆为五等诸侯九州之伯郑答志云若征五等/诸侯 (第 23b 页)
 (之否爻屯之比者屯卦之比爻皆不取后卦之义今/删定以为不然何者以闵元年毕万筮仕遇屯之比)
 (云屯固比入僖十五年晋献公筮嫁伯 姬得
归妹之/暌云士刲羊亦无𥁃归妹上六爻辞又云归妹睽孤)
 (寇张之弧睽之上九爻辞又云归妹之睽犹无相也 (第 36b 页)
 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齐桓因此命以夸
 楚音义(女音汝夹古洽反旧/古协反夸苦瓜反)(注正义曰太公为王/官之 伯得
以王命征)
 (讨天下随罪所在各致其罚故五䓁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齐桓因太公有此王命言已上世先) (第 16b 页)
 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注单伯虽见执能守节不

 移终达王命使叔 姬得
归○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
 不能也注不能讨已遂伐曹入其郛讨其来朝也注
 此年夏朝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已 (第 37b 页)
 (云玫瑰火齐珠也含者或用玉或用珠故梦食珠玉/为含象也诗毛传云琼瑰石而次玉礼纬天子含用)
 (珠诸侯用玉大夫用碧此声 伯得
有琼瑰者案周礼/天子含用玉则礼纬之文未可全依或可珠玉兼有)
 (故释例云/珠玉曰含)泣而为琼瑰盈其怀 (第 33a 页)
 (宗伯云八命作牧九命作伯郑玄云牧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于诸侯也伯谓上公有功德者)
 (加命为二 伯得
征五侯九伯者也郑司农云牧一州/之牧也伯长诸侯为方伯也然则牧是州长伯是二)
 (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 (第 26a 页)
 本党子朝晋师克巩知子朝不成更逐之而逆敬王

 王子朝及召氏之族 毛伯得
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
 典籍以奔楚注尹召二族皆奔故称氏重见尹固名
 者为后还见杀音义(重见上直用反下贤 (第 9b 页)
 无常故武伯自以为可执音义(彘直/例反)(注正义曰依/礼小国执牛)

 (耳武 伯得
季羔之言以鄫衍则大国执发阳则小国/执小国执之既合古典武伯自以鲁是小国故云然)
 (则彘也杜以传有小国 (第 17b 页)
 集说(范氏宁曰言诸侯将权时推齐侯使行伯事会/杜氏预曰宋有弑君之乱齐桓欲修伯业故)
 (于北杏以平之皆孙氏复曰周礼九命作 伯得
专征/诸侯若五伯者 非命伯召伯赐齐侯命尹氏策命)
 (晋侯春秋皆不录之故孟子曰三王之罪人又曰北/杏 …… (第 39a 页)
 (杏之会而先灭谭继灭遂其灭也有二曰詟诸侯曰/倍兵力故有灭国之事齐桓之所以为伯无柔远能)
 (迩之心也有灭国之事齐桓之/所以能 伯得
近攻远取之术也)
 (案榖梁云不日微国也非也经书灭而不书日者/多矣亦有书时而不书月者矣盖皆因史旧文也 …… (第 43a 页)
  (公孙敖会晋侯公孙归父会楚子季孙行父公孙归/父之会齐侯皆特相会也大夫会诸侯伉尊出位左)

  (氏例以为内大夫可会外公侯非也虽齐桓初 伯得/
鲁为重不以单伯为嫌鲁人顾望未专从齐不以单)
  (伯为卑然他日开权臣之专未必不始于此论季氏/本曰先儒 (第 51b 页)
 (特书同榖梁子所谓于是而后授之诸侯是/也其授之诸侯齐侯得众也视他盟为愈矣)
 集说(杨氏士勋曰前同盟于幽诸侯尚有疑者今外/内同心推桓为 伯得
专征伐之任成九合之功)
 (故传详其事也程杜氏谔曰诸侯同志而盟共戴天/子齐桓主之 子曰同志而盟 (第 20a 页)
 (子之位襄王将嗣位为王矣故郑伯惧后祸悔前非/而乞与此盟也 李氏廉曰春秋书乞六乞盟一乞)
 (师五得不得未可知也于汪氏克宽曰郑伯乞盟不/言使大夫则郑伯亲至 会也不言如会则郑 伯得)
 (
与于盟矣然不序列而别言乞盟以/见郑伯在会而卑屈以请与于盟耳)
夏狄伐晋 (第 12a 页)
 (襄踵齐桓行事当请命天子号召四方同奖王室今/执滕子与是秋围曹皆不待王命春秋所贬也 吴)
 (氏澄曰宋襄志在继齐桓之伯然去春首伐齐丧奉/少以篡长今春首执滕子恃彊而凌弱如此欲 伯得)
 (
乎盖以滕子又不与齐盟故执之以威诸侯然非有/德义以服人心肆己之暴所以终于无成也 程氏)
 (端学曰出 (第 19a 页)